六安霍山县农业机械化发展(霍山县农业局)
我国农业机械化面临的问题主要有:研究基础薄弱、技术模式不明确、农机农艺结合不紧密、技术系统不完整。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壮大,农村的农业机械化由弱到强,逐步发展壮大,农业机械也逐步向大型化、高端型方向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如今,主要农作物生产过程正在向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方向迈进,农机作业逐步向产前产后和农副产品深加工方面延伸,覆盖的领域正在由农业领域,逐步向林业、畜牧业和养殖业等领域扩展。
我国农机工业经过50余年的发展,已形成了拖拉机、内燃机、耕作机械、植保机械、收获机械、排灌机械、运输机械、牧业机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饲料加工机械、半机械化农具、拖内配件等13个小行业,能生产16个大类、3 200多种产品的完整工业体系,农机工业整机产值在2005年突破了1 000亿元大关。
目前,我国农机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主要农机产品已能满足国内九成以上需要。中国农机市场不但没有被洋品牌垄断,还培养出一批竞争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结构不平衡突出 不过,农机化发展的结构尚不平衡。
中国农业机械化现状 主要特点 (1)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发展,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1949年,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只有01万kW,农用拖拉机只有117台,一些大型农业机械,如联合收割机、农用载重汽车基本上是空白,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不到1%。
个人对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感受 我国是农业大国,但是农机工业的发展方式比较粗放,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1、农村信息化包括了传统农业发展到现代农业进而向信息农业演进的过程,又包含在原始社会发展到资本社会进而向信息社会发展的过程中。
2、纵观数千年的国内外农业史,农业的过去和未来可以归纳为三个时代,第一个时代是0时代,即农耕时代,第二个时代是0时代,即机械化时代,第三代是0时代,即互联网时代,主要的标志和特点就是智能化、精准化和定制化。0时代:是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小农经济时代。
3、土地规模经营有利于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我国正处在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过程中,已经到了规模效益时代,时代着呼唤实行规模经营,发挥规模效益。具体表现在: 第一,我国的各种农业园区,如观光农业园、循环农业园、有机农业园等各种园区已经试验示范成功,需要实现规模经营和获得规模效益。
4、精准农业是上世纪90年代起源于美国的一种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借助智能化的农业机械设备,自动播种、喷药、施肥和收割,工作效率远超传统农民,能进一步降低成本。但对于不适合机械化规模种植的地区、以及一些高附加值瓜果蔬菜等,就需要更加细分的方式。
5、特征是在农、林、牧、渔各业的各个环节上,及其产前和产后部门,都广泛地使用更为先进的农业机器。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电子计算机等在农业中的应用的增多,农业机械化正在向自动化发展。第三世界的国家和地区,只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在不同程度上开始使用农业机器。
6、信息技术与农业结合也同样能够起到倍增作用。农业信息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农业技术信息化:如精准农业信息;农业环境信息化:如气候预报、病虫害测报;农业经营信息化:如农产品交易信息等。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在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基础上,政府每年拨款15亿美元,用于建立农业信息和市场服务网络。
农业产业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它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现代农业的竞争力。机械自动化将是主流,不仅是现在,即使是二十年后,农民都会使用机械设备进行农业生产,传统的耕作方式将逐渐消失。
我觉得,未来的农业,发展趋势必然是科学化、机械化。以后农民会慢慢变成操纵机械和系统,下田干活的会越来越少。
农业发展机械化是好事,机械化改变了我国传统种植模式,大大提升了种植效率。传统的人工种植效率低,人也比较辛苦,只适合小面积种值,随着社会发展,我国鼓励大面积耕种,人工种植已经不适合了,机械化耕种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不过,这是在平原地区能实现。翻地用机械,播种用机械,收割也用机械。
机械化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趋势,因为机械化农业有很大的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就是解放了劳动力。机械化农业给农民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最明显的优势就是不需要农民亲自耕种,所以农民就不需要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进行耕种、施肥等等。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进步,农业发展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逐步摒弃传统模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如今,农业领域正尝试着各式各样的种植方法,每种方式都有其独特的优势。本文将探讨农业发展的未来趋势。 机械化农业 在农业发达的国家如美国与英国,机械化已成为农业的基础。
我国三农问题的主要表现包括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以及农村社会发展滞后。首先,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是三农问题中的一大表现。这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以及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方面。
现代农业建设迈出新步伐,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5%。这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已从千百年来以人力畜力为主转变为以机械作业为主。这对农民朋友来说是有利的,节省了人力和物力,提高了农作物的产值。
简述农业机械化的地位与作用。 我国的农业机械化还相对落后,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域间气候环境等相差极大,要建立适合我国的农业机械任重而道远。
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技术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机械化生产 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全面实现机械化生产。通过使用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如拖拉机、收割机、灌溉设备等,可以大幅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并减少因人为因素导致的生产差异。
据相关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发展,2013年我国的机耕水平达到76%,机播水平为478%,机收水平415%,2015年我国农作物综合机械水平超过60%。而贵州的机耕水平还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只有在平坝地区能够进行机械化耕作的推广,山区由于地形等方面的因素,很难实现机械化。
经营规模偏小 目前我国从事农业种植的大型企业较少,大部分是家庭承包经营和小农场的分散生产模式。 机械化水平有限 我国农业以单家独户的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机械化作业不易大规模推广,以致农机拥有量少、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还有山地地区,地块小,道路不方便的情况任然有。